应急医学是什么?如何应急?专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 2021-11-01 10:18:56   
  • 白如月
  • 快讯

从事故现场到救援救治基地,零死角、无缝隙地对接。

撰文 |万顺顺

近月以来,各地爆炸事故频发。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同日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一居民楼发生燃气爆炸,10月21日辽宁沈阳市某小区发生燃气爆炸。

这些突发的事故灾害的救援救治都涉及到一种新型学科——应急医学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医疗救治组专家,吕国忠参加过天津港大爆炸、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温岭槽罐车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的救援工作,也是这次南航爆炸学生伤员抢救专家组组长,“我们在医院等着伤员,直到人送到医院才能参与救治。从事故现场到人转运到医院,伤员的死亡率很高,这在事故灾害中确实是个空白。”

“我为什么要来做应急医学?就是把医学救援救治向前移,把医学的职责前移到事故现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吕国忠告诉“医学界”。

10月8日,国家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作为第一个国家级的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它承担了什么使命?为此,“医学界”专访了吕国忠教授。

何为应急医学?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各类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也常常发生,给突发事件中的紧急医学救援带来挑战,也推动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

2003年,非典事件拉开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序幕。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加大对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体系建设的投入。

2017年12月7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牵头成立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旨在针对不同的灾难类型,研究配套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业内人士评价这标志着中国灾难医学学科的建立与灾难医学事业的起步。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应急管理部整合过去11个部门的13项不同领域的应急救援职责,包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等等。

图片来源:应急总医院官网

吕国忠告诉“医学界”,应急医学在“全灾种,大应急”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应急管理和救援的宗旨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有的灾难救援都围绕着生命的救援,当中都涉及到医学的参与。”

据他介绍,应急医学和救援医学、灾难医学、急救医学都有相关的地方,但比上述学科的范畴更广,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援、转化于一体的新型学科体系。今年年初,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卫健委提出成立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后,“应急医学”的概念才得到规范化的定义和政府部门的认可。

此次担任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的吕国忠从事烧创伤诊疗37年,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多次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组长或者副组长,参与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救治工作。

健康无锡报道,近五年来,吕国忠成功组织抢救20余批次突发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2014年昆山“8·2”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中,146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35名特危重伤员送到吕国忠所在的无锡三院。他的团队成功抢救27人,创下单家医院收治人最多、伤员情最重、救治压力最大、救治效果最好、人均费用最低的“五个最”的纪录。

吕国忠发现,在成立医学中心之前,所有的消防救援队包括森林消防救援队都没有配备医学救援队,在现场急救、转运、转运到救治基地的途径中均出现救援空白,给救援带来很多救治不成功的案例。

据亚美尼亚地震时伤员救护数据,灾后3小时内得到救护的伤员生存率可达90%;超过6小时生存率降低至50%。

他告诉“医学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的时候,死亡率最高的是从事故现场到医院的空间。“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有医学的参与,才能确保我们救治成功率的转变。”

应急医学的管理理念核心是,从救援现场转运到到基地救治这一条线上要零死角、无缝隙的对接。中心以后将在每个救援队里配置医疗救援队。目前,应急总医院已经给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两支队伍配备二十余人的医疗救援队,参与同队出征、同队救援。

依托应急总医院筹建

应急总医院的前身是煤炭总医院,获批设立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在矿难伤员救治和尘肺治疗中经验丰富。在全国多起重特大型矿难事故中,应急总医院出动应急医疗救护力量,救治伤员共计两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

据官网介绍,随着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医院先后由煤炭工业部、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应急管理部领导。

“应急总医院服务于应急管理部的应急管理,所以在应急总医院的平台上建立应急医学中心。”吕国忠说。早在2019年3月,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就指出,应急总医院要明确应急的定位,最终目标是形成国家应急医学的中心。

吕国忠表示,应急总医院转型升级和改造提升后,专科医院特色跟专科优势将更加明显。“紧紧的围绕应急因素建造一个医院,不单是尘肺,要处理各种灾害的伤员的救援,所有涉及到灾难事故的学科,都是我们医院的优势发展专科。”

应急总医院医疗救援队为救援队员会诊。图片来源:应急总医院官网

吕国忠告诉“医学界”,今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水灾,应急总医院选派骨科、普外科、消化内科产科等20人组成医疗救援队,编队消防救援队伍,解决了现场伤员的急救问题,还对系统内的消防队员提供健康保护。

他们和消防队员深入被洪水围困的小区和敬老院,及时对被困的老人进行医疗救治,并将伤员转运到后方设置的北京应急救援救护站。

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搜索、转运受灾群众,很多救援人员腿部患上皮炎、湿疹,有的皮肤出现感染。应急总医院医疗救援队员白天保障当地伤员,晚上在一线救援人员的驻地开展夜间巡诊,据统计,治疗消防救援人员260余人次,伤口消毒包扎120余人次。

边建设、边探索

应急总医院的应急研究中心并非国内第一家应急医学研究机构。

成立于2017年6月的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原名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应急医学的研究机构。开展救援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筹)和卫生应急管理、急救与灾难医学医学救援装备等3个方向的研究生培养。

据新华网报道,2020年西湖大学建立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冠状毒、流感、禽流感、猪流感、细菌微生物感染五大类传染性疾的防治,聚焦于公共卫生的应急医学建设。

国家级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聚焦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官方信息显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是服务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一线,集开展应急医学技术学术研究、实施灾害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推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于一体的国家平台,探索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援、转化于一体的应急医学学科体系、应急医学资源与救援力量网络体系。

接过这次重任的吕国忠在北京和无锡两地连轴转,除了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他还有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

国家级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边建设、边探索、边完善、边提升”,文件正式批复下来后,吕国忠正在着手一系列的工作,核心是“七大任务”的建设:

一、应急医学专家团队建设

应急医学救援时间紧、任务重、伤情复杂,将汇集国内临床专科的高级别专家参与决策。吕国忠表示,这些专家将建立与应急救援相适应的多学科会诊与联合决策协作模式,并参与制定战略性工作规划。

目前,高级别专家团队包括灾难救援的郑静晨院士、创伤的付小兵院士、骨科的张英泽院士、公共卫生的沈洪兵院士等6-7个院士和烧伤、重症、急救、急诊、骨科神经外科的学会主任委员。

在此基础上,应急总医院现有一个50人救援救治专家团队和一个200人的备勤队伍。

二、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救援队伍由急诊急救、重症、创伤、防化、中毒等专科临床骨干组成,能够随同消防救援队和有关专业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进行专业医学救援。

三、应急医学救援网络体系建设

吕国忠表示,通过分级建立全国的救治救援网络,“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应急总院覆盖全国七大地理区域,每个区域覆盖下面的省、直辖市,每个省又覆盖到下面地级市的医学救援。按照应急医学中心制定的应急医学救治救援的职责、理念、制度来实行应急医学的管理。

此外,还有应急医学救援救治基地建设、应急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应急医学科研基地建设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还将负责新职业“应急医学救援员”的培训工作,这一职业正在人社部审批中。从实际需求看,救援力量缺口约15-20万人,“应急医学救援员”需要学习烧伤整形、骨肌创伤、颅脑创伤、重症医学、胸腹创伤、康复医学、心理医学等主干课程。

对于应急医学中心接下来的规划,吕国忠表示近期正在讨论细化中,“总的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建设,真正达到国家级医学中心平台,包括临床救治、科研的产出跟转化、对救援队员和消防队员的培训、救援网络体系的实现。任务还是蛮艰巨的,我们将一年一个目标地向前推进。”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kuaixun/2021-11-01/55254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