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践读 | 潘宗奇:仁爱进取,知行合一,实践中医

  • 2023-05-06 14:27:34   
  • 白如月
  • 品牌

按语:

  《致中和》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2019年底,新型冠状毒席卷而来。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广东省中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被人们亲切称为“德叔”的时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连夜赴京,参与起草制定国家中医治疗“新冠”方案。2020年除夕,张忠德又奔赴武汉,担任第一批国家中医专家组重要成员。根据工作安排,医院第一时间组建医疗队作为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三年来,张忠德14次逆行出征抗疫一线,在全国抗疫战场上书写下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绚丽篇章,成为中国中医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的带领下,医院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抗疫先锋队,得到了各界高度肯定,其中有队员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广东好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医院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雷神山医疗队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

“凭什么能!”

面对这人类前所未遇的抗疫大战,广东省中医院为什么能坚定不移地冲锋在前,坚信中医药能发挥积极作用。

潘宗奇

  读《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有感

你们是未来的铁杆中医

1999年,在我踏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那一刻,“”——这是国医大师教授在我们的上的亲切寄语。

  那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多体会。但随着大学学习,后来再到医院见习、实习、以及工作,在临床上慢慢才真正认识到中医的疗效,我对中医的信念,才从模糊,到略有概念,再到坚信,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的实践。

“一代带二代”

2001年,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师带徒”,首创跨地区拜师以及“脱产跟师”“集体带集体”。我有幸作为国医大师教授的,见证了在二沙岛医院种下的。

我们课堂的对面,那30米之外,就是重症监护室(ICU)。

2003年非典,我还在医院上课、实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

  那30米的距离,是安逸舒适与生死搏斗间的距离。

  一边,我们坐在空调课室里安安静静地上课。另一边,是ICU里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当时,正值广州的夏季来临,气温上升,开始炎热。但为了保证空气流通,ICU的窗户全部打开,医务人员还穿着厚厚隔离服。

陈伯钧

我的导师教授就奋战在抗非的最前线——ICU。那阵子,他正给我们上的课;还要不时。当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倒下,陈教授会跟我们以及。

刘伟胜、吴万垠

2009年,我成为主治医师,来到了芳村医院。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我有幸跟诊医院肿瘤科的两名大咖——教授,学习他们的诊疗技术和思想。特别是面对晚期肿瘤患者,在现代医学大多无能为力之际,中医是如何在人的姑息治疗、放化疗、围手术期中,发挥独特优势,有效减缓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期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让我从临床,第一次建立起对中医的信心,实现了对中医的认知,不再停留在课堂。

全国首家“中医经典房”

2010年3月,芳村医院要组建,探索中医药在救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中的作用。

齐玉茹

2014年,在医院副院长杨志敏的引荐下,我有幸拜师医院中医经典科的学术指导老师的门下,重新学习这帮助了我突破自身在明理、毒药、剂量、临证等专业领域的瓶颈,真正使用纯中医治疗急危重疑难症,尤其是敢用纯中医治疗肺炎。这为自己之所能出征武汉抗疫,

  2016年4月,在医院肿瘤科大科主任吴万垠教授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协作医院梧州中医院挂职。期间门诊、带教查房、讲课,运用经典践行了中医,也让自己对中医之路越加坚定。

中医的确切疗效在说话。

刚开始,梧州中医院的门诊患者门可罗雀,2周不到时间,我成为了该院第一个需要预约的专家。这一切,就是

破格救心汤,配合针灸等

记得一名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年轻女性住院患者,辗转广州、南宁及梧州各大医院,数次进出ICU,也历经过呼吸机通气等抢救的鬼门关。经与我师父、同门师兄弟等强大的中医团队远程会诊协商后,我大胆尝试使用超常规剂量的外治法,患者在纯中医治疗下,半个月左右,从卧床呼吸困难到能行走,后来能爬上八楼的家中。

  这个典型的案例,让梧州的同道们见识了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显著疗效及魅力。该院也让我在全院范围内讲授中医经典理论课程,形成了良好的中医学习氛围,掀起了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潮。

邹旭

2017年1月,我再被派往康华医院中医科挂职科室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及管理工作。期间在教授等中医专家团队指导下,康华医院中医科得到了逐步成长,从原来的20张床位扩展至40张,成为了独立区。

东莞市新型冠状中医药防控专家组成员

2020年的农历年初三,我被纳入。看着熟悉的前辈同事们一个个奔赴荆楚大地,提醒了我,历经了

我有决心、有底气,这是属于我的战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攻读危重症的研究生、历经轮科、践行经典中医等经历,我背着家人,向医院副院长杨志敏、邹旭教授发了请战申请!

吕玉波

2020年2月13日下午,在广州的白云机场,医院老院长、时任院长时任党委书记等院领导到场送行,他们一再嘱咐:“注意安全,拿出省中医人的精神来,发扬中医!”这一刻,十年磨剑,真正考验的时候到了。

  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作为中医的代表,奋战在抗“疫”一线,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针药结合的优势,不但在中、轻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也参与重症、危重症的救治,效果得到患者和中西医同行的认可。

邹旭

在汉口医院查房时,一次抢救让我们见识了教授在

  汉口医院呼七区18床胡阿姨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由于基础情况较差,加上情来势凶猛,尽管已给予抗毒、增强免疫力、补充营养的药物以及呼吸机的生命支持全面治疗,患者情仍在进展,血氧最低到40-50%,我们给她发了危通告,并用上了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仪,血氧才能上到80到90%。

  2月15日患者情突发加重,气促、烦躁,呼吸困难加重,外周血氧才80%左右。西医同道们给予无创呼吸机,此时血氧降到59%,心率每分钟130-140次,患者大汗淋漓,不能耐受及配合呼吸机,出现呼吸窘迫和心动过速,非常恐惧,随即予以镇静、平喘等处理,并嘱咐人放松,深吸慢呼,不要紧张......

  按照既往的经验,由于患者无法耐受,这种情况下无创呼吸机是很难维持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太溪穴”

这时邹旭教授刚好中医查房,紧急了解情后,邹教授立马取出银针,在患者双下肢的扶正温阳要穴的施针,一边安抚患者,一边捻转着细针,烦躁情绪慢慢地得到缓解。而后,在双上肢的予以施针,10余分钟后患者逐渐安静下来,外周血氧上升到80%以上!过了大概半小时患者完全平静下来,生命体征也转为平稳——血氧上升到90%左右,心率也下降到90次/分。

  第二天,我再看望阿姨,她的无创呼吸机已做得很好,外周血氧达到96%,呼吸才每分钟20次左右,心率每分钟70到80次,人也不会烦躁了。后予辨证开具中药方剂扶正祛邪,配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一周后实现顺利脱离呼吸机,情明显改善。

一起参与抢救的西医同行表示,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难以相信!

几根银针,在西医的呼吸循环支持下,对抢救危重症患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杨志敏

随着危重患者的逐步康复,如何从康复期辨证施治,医院副院长一直在微信上给予我指导帮助,提醒我要开始观察重症向愈或向坏转变的方向,要为人康复准备思路。

杨院长说,“多观察大小柴胡的方证可否合适,抓主线再加减开上、通下、清热、保津、化湿”,这些都是中医经典理论的精华所在,

同时还予我的指导,帮助我开展针灸治疗,获得了很好疗效。

杏林寻宝

正是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把“”活动觅回来的民间宝贝,在医院规范化、标准化,这些民间“一招鲜”技术才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这才有了中医外治法,在武汉抗疫现场的实力彰显。

面对新冠毒,现代医学没有特效药。

记得一家著名西医院的主任曾这样跟我说,“刚到武汉汉口医院,接手隔离房的第一周,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让我感到很挫败,很揪心。”

张忠德

之后,医院时任副院长、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带着团队过来。

  在西医院的主阵地,开展中医协同查房,是很难的。用这位主任的话,“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只有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才能保证每位人能得到最优治疗。”

  刚开始时,一些西医同道会担心,吃中药会影响到肝功能。但十天过去后,吃中药的患者和不吃中药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别。20天后,西医同道都主动告诉患者,要找中医师开中药。

  这是一段来自汉口医院的患者家属向广东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写下了一份感谢信文字(发表在《广东卫生》公众号的文章):

  “你们让我和老周感到暖心,虽然我看不见你们的面容,但逐渐听得出你们的声音。记得2月10日我去医院给老周和其他友送中药,李涛医生接过中药后马上送进了房,回头告知我老周情况好转了,又对我说‘U6床在抢救,可能喝不上中药了’,从他的语气中我听到了无奈、惋惜和沉痛。老周住院前后有一个月不能脱氧下地,这期间,杨主任带领医生们每天查房诊断,并调整用药;广东省中医院的潘教授给他扎针灸,配颗粒中药给他喝……谢芬等护士教大家做八段锦和康复操,鼓励人要有毅力和勇气战胜魔,房里有了欢声笑语。舒医生、潘医生建立了患者后期中医药治疗康复微信交流群,准备为友提供出院后的康复咨询服务。”

  还有西医院的主任说,“每次中医查房,印象都很深刻,因为人都会说‘中医(终于)来了’!人那高兴的劲儿溢于言表,甚至有些欢呼雀跃。很多人都反馈用了这些方子,一两天后就起效,咳嗽好多了,胸闷胸痛减轻缓解了,睡眠改善了,大便通畅了,而且拉完大便之后觉得非常舒服,经常向我们要多点中药,甚至出现抢中药的情况,有些人就要等中医查房后才愿意出院的。一般都是同一间房的人,若一人采用了中医治疗的,整个房间的人都会服用中药。”

  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的发展战略,我们汉口小分队的队员们都是ICU、急诊出身的中医,不仅会把脉开方,对急危重症也有很好的认识。我们能够无障碍地处理危重患者及和西医同道们探讨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

  离开武汉准备前往高铁站的那天,我看到了长江,以及沿途的盛开樱花。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作为一名党员、青年中医,我之所以能较好完成医院交代给我的任务,这一切,离不开医院的培养!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今天,作为广东省中医院人,我们定将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典范而继续努力奋斗!

【人物介绍】

  潘宗奇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人才指导老师。广东省针灸学会减肥及内分泌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医西结合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经络保健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治疗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等各级课题10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参编写专著4部。

  师从李可先生高徒齐玉茹老师,钻研圆运动六经辨证,使用经方、针灸治

  擅长:各种良、恶性肿瘤;术后调理,急、慢性心衰,呼吸系统疾;科调经、不孕不育;儿科常见;各种原因发热、时行感冒、久咳、过敏性、风湿性及腰腿痛等常见、疑难的调治。

  作 者:潘宗奇

  整理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pinpai/2023-05-06/67455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