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来,就是意义”——专访援外医疗剧医生原型及主创

近日,援外医疗题材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该剧以中国援外医疗队远赴非洲的工作和生活为主线,讲述我国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与当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  

《欢迎来到麦乐村》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的时间节点制作播出,讲述了60年来薪火相传、传递大爱的中国援外医疗故事。剧中既有中外医生并肩作战的场景,也有他们的烟火日常。日前,记者与该剧导演金晔、编剧胡雅婷以及医疗顾问、中国(湖南)第1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孙爽和中国(浙江)第22批援马里共和国医疗队中方护理总监应春柳进行对话,还原荧幕内外那些跨越山海、倾情付出的故事。

报:

要用电视剧展现援外医疗队员的工作和生活,制片团队是如何进行深入了解和创作的?

金晔:完成这部作品,对摄制团队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从业以来最难的一次经历。拍摄前期,178人的团队分为4个制片组,一组在北京进行筹备,两组分别在浙江杭州和海南万宁进行置景准备,还有一组奔赴非洲做接洽工作。在两国六地的拍摄过程中,我自己经手拍摄的手术就有19台,全程由医学顾问现场监督指导,每一次在海外的置景、拍摄和沟通都非常不易。我们也因此联想到,援外医疗队员在海外工作时,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语言、文化障碍。

胡雅婷:2022年,我们前往非洲的坦桑尼亚采风,在当地走访了来自我国山东和江苏的援外医疗队员。我们跟随他们完成手术,陪他们一起上班、回宿舍,一有空就找他们聊工作、唠家常。

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援外故事和心路历程,我们记录了很多典型的例,将其融合起来写在剧情中,我们也非常关注他们离开祖国、家人,千里迢迢来到陌生国度的心境变化。他们情感的波动,对援外医疗工作的理解,都能在剧集中看到。他们每一次的欢笑、流泪、思念和孤寂都有迹可循。

记得我们在桑给巴尔采风时曾遇到一位医生,他当时正在整理医疗队在当地的档案室。走进去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那间不大的屋子里,几十年来,几代医疗队员留下来的物品被分门别类地整理、放好,里面有诊疗记录、国旗、马灯……我随手拿出一本书,它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朴实却有力量的字迹让我深受感动,原来这句话是往届队员为鼓励下届队员而写的。

我把这个细节写进了剧本中。但很遗憾,我一直没有联系到写下这句话的医生。希望《欢迎来到麦乐村》播出后,他能看到这个片段,知道自己的故事没有被忘记,援外医疗队的故事也不会被忘记。

报:

本剧的医疗顾问见证着自己曾经的援非经历被搬上荧幕的过程。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孙爽:此次跟组拍摄,是我第三次来到非洲。2020年5月,我作为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唯一的中医队员支援当地疫情防控。2020年9月,我又作为中国(湖南)第1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这次去非洲,是重逢,也是重新认识。《欢迎来到麦乐村》深度还原了非洲的医疗场景,其中的每一个仪器、每一张海报、医护人员的每一个举止,甚至是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察觉到的心电图曲线细微的变化,医疗顾问都联合摄制团队一一核对,力求真实、真景、真情。剧中,还常常涉及汉语、英语、斯瓦希里语三种语言的台词和标题翻译。既要让剧情引人入胜,尽力保证医学专业经得起推敲,还要确保语言表达严谨准确,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我认为剧组做到了。

“这部戏太难了。”这是我在拍摄中听到大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摄制组对援外医疗工作致以的厚重敬意和投入的细腻情感。

应春柳:我是剧中主要角色、护士长武梅的原型之一,她在当地推广肝素帽的做法就取材于几年前我在非洲的实践。2011年,我随中国(浙江)第22批援马里共和国医疗队抵达非洲,担任马里医院中方护理总监,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医疗保健等工作。在非洲,我们不仅要完成每天的工作,还要时刻与疟疾等传染做斗争。更为艰险的是,2012年,马里发生政变,烽火连天,医疗队员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但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治救人的职责。

从马里回国后,我把自己和队友的经历写成了《因为有你——中国护士在非洲》一书。正因为看到了这本书,《欢迎来到麦乐村》的编剧联系我,希望我能参与电视剧的素材整理等工作。剧本筹备期间,编剧团队对细节极其认真,对我进行了十多次的采访。

自己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能被搬上荧幕,是我始料未及的。众多文艺工作者能悉心编写、演绎援外医疗队员的故事,着实让我感动。我仅仅是无数援外医疗队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当中有很多现在仍在遥远的非洲默默无闻地辛苦付出。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电视剧,更加了解援外医疗队员这个群体。

报:

剧里、剧外,还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细节和故事?电视剧中,乞力马扎罗雪山曾多次出现。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胡雅婷:很多观众注意到,我们在本剧片尾制作了一个小纪录片。纪录片中,在谈及家庭时,很多平时雷厉风行、英姿飒爽的女医疗队员都会流泪。我们特别在剧中呈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女性角色。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援外医疗工作中,女性有时要承受更多压力,她们用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国家交给她们的重任。

乞力马扎罗雪山是非洲屋脊,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象征。在写剧本初稿时,我们就在想,面对这样一个厚重的、有深刻内涵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勇气和担当。在剧中,主角马嘉克服困难,突破困境,在即将结束援外医疗工作之际,望着远处的山脊轻声说道:“到来,就是意义。”而对我们来说,可能“做了,就是意义”。

金晔:电视剧播出期间,有个插曲让我印象颇深。我们的一位医疗顾问原本已经结束上一轮援非任务,但看到剧中马嘉写下援非申请书时,他仿佛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破了,伏案又写下了第二次援非的申请书。

在剧中,乞力马扎罗雪山像是当地人和医疗队员崇高理想的投射。而在剧外,无论是援外医疗队代代传承的精神,还是文艺工作者的坚守,都需要一种攀登高峰的坚韧和信念。我想,对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来说,那云间的山巅就是我们为了挽救生命,为了追求真、善、美而不懈努力的崇高信仰。

文:健康报记者 魏婉笛

编辑: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万懿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uanti/2024-01-02/71138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