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努尔·尼牙孜:沙漠里建起宫颈癌数据库

在患者眼中,她是照进生命的一束光;在同事眼中,她是新疆妇科领域的一座高峰;在学生眼中,她是大家学习和工作时的“定海神针”。她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原副院长玛依努尔·尼牙孜。

作为新疆妇科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玛依努尔·尼牙孜带领团队建立新疆宫颈癌数据库,进行系列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推广;推动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于2011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名单,进入“国家队”。她曾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而如今,70岁的玛依努尔·尼牙孜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近日,她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11月月度人物。

玛依努尔·尼牙孜(前排)带领团队成员在妇科研究所做实验

立足新疆,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标准

玛依努尔·尼牙孜身体里就像装着个“永动机”,从早到晚,她不是出门诊、做手术,就是开会、查房、看文献,忙完这些离开医院时常常已是凌晨。这种做事拼命的习惯,她是从小养成的。玛依努尔·尼牙孜的母亲也是一名医生,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如愿走上从医之路,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76年,玛依努尔·尼牙孜毕业后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

在临床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爱钻研的玛依努尔·尼牙孜发现,科室2间房、16个床位常常住满,患者多是从各地州前来就医的农村妇女,其中宫颈癌患者较多,且很多患者处于癌症晚期。看到患者被痛折磨,同样身为女性的玛依努尔·尼牙孜非常难过。她下定决心,希望为更多宫颈癌患者解除痛。

1992年,玛依努尔·尼牙孜通过全国考试,成为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研修生,赴日本留学,之后又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2006年,她婉拒国外医院抛来的橄榄枝,再次回到家乡,回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她决定将留学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中,在宫颈癌防治方面蹚出一条路。

在玛依努尔·尼牙孜的带领下,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名单,成立宫颈变诊治中心,引进专科先进设备,开展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和电子阴道镜、人乳头瘤毒(HPV)检测,不断完善宫颈变的三阶梯筛查诊断流程,并参照国际及国内相关指南,制定宫颈变、宫颈癌治疗规范。为提高新疆宫颈癌治疗水平,玛依努尔·尼牙孜先后举办各类学术讲座1000余场、继续教育学习班46场,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万余人次。

20年间,玛依努尔·尼牙孜和团队以宫颈癌防治为临床研究基础,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及自治区科研项目26项,结出累累硕果。他们发现新疆女性HPV感染率低但宫颈癌发率高这一特别现象,对当地独特的HPV感染亚型和HPV谱系进行研究;首次报道新疆女性HPV感染具有的高频突变及特有突变,揭示体细胞基因突变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率先证实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这些研究,都可能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标准。

建数据库,从源头进行防范和干预

针对宫颈癌的发机理,玛依努尔·尼牙孜认为,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和干预工作才是治本之方。

为了解基层宫颈癌发情况,她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调研和筛查。因为经费不足,筛查一度被迫中断。所幸,玛依努尔·尼牙孜为该项目撰写的可行性报告通过审批,他们的工作被纳入国家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中。

与此同时,玛依努尔·尼牙孜被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聘请为全国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副组长和西北地区项目负责人,负责“中国妇女泌尿生殖道人乳头瘤毒(HPV)感染型别及子宫颈瘤样变流行”项目。2006年9月,玛依努尔·尼牙孜带领国内外专家团队前往自然环境恶劣的和田县、于田县和洛浦县,为当地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进行流行学调查工作。

调查期间,玛依努尔·尼牙孜和专家们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筛查室。由于当地老百姓不知道是什么宫颈癌,为什么要筛查,都不愿意主动配合。为了调动当地妇女的积极性,玛依努尔·尼牙孜带着当地妇女干部,往地头跑、往家里跑,宣传筛查的重要性。玛依努尔·尼牙孜用身边一个个真实的患者例子,告诉当地妇女,宫颈癌这种是可以防治的。渐渐地,妇女们终于愿意来接受妇科检查了。从三三两两到口口相传、蜂拥而至,筛查室的妇女越来越多。玛依努尔·尼牙孜和团队成员一起,弓着腰,保持一个姿势,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也顾不上去厕所。

和田县、于田县和洛浦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冬季温度极低,室内尘土飞扬,夜晚还经常停电。玛依努尔·尼牙孜和团队成员常常戴上口罩、裹着被子填表统计数据。“当时,玛依努尔院长带回来的HPV试剂管里都有沙子。”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实验所工作多年的实验室主任朱开春说,自己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样本试剂管。

2009年,随着国家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新疆14个宫颈癌筛查项目县和6个乳腺癌筛查项目县被列入国家首批试点单位,玛依努尔·尼牙孜也有信心把宫颈癌筛查工作做得更好。

随着筛查范围逐渐扩大,玛依努尔·尼牙孜每年都会带领团队下基层开展筛查工作。他们走遍天山南北,筛查6万余人次,机会性筛查近30万人次,最终建立了新疆宫颈癌数据库,首次在新疆为宫颈癌前变和宫颈癌发情况以及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填补了空白。

“2023年在南疆筛查出的确诊患者较2006年减少了60%。”在玛依努尔·尼牙孜看来,这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我们2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心里装的都是患者和学生

临床工作精益求精,课题研究孜孜不倦,对于学生,玛依努尔·尼牙孜更是严管、厚爱。作为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等高校的硕士、博士生导师,她先后培养出56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韩莉莉就是玛依努尔·尼牙孜的学生。2004年,韩莉莉开始攻读玛依努尔·尼牙孜的硕士研究生。“想当我的学生,就要甘坐冷板凳,把宫颈癌研究做深做透。”玛依努尔·尼牙孜直言不讳。随后十多年里,韩莉莉跟随玛依努尔·尼牙孜在宫颈癌研究领域扎下根。2017年,韩莉莉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进入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美国贝勒医学院进行访学。留学归来,韩莉莉继续将研究方向聚焦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上,研发出平价安全的治疗宫颈癌的新药,获得自治区青年科技奖。

鲁静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青年骨干,在她眼中,老师对每一件事都极其认真,事事亲力亲为,不仅是恩师,更像一位温和可亲的妈妈。在石河子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鲁静的中期考核需要导师出席。为了更好地指导鲁静,玛依努尔·尼牙孜每天坐2个小时班车,从乌鲁木齐赶到石河子。鲁静劝她别去,她发了火:“别人都有导师在,我不去,你就像没妈的孩子,不行!”

在学生和同事的印象中,玛依努尔·尼牙孜永远在用爱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眼里看到的是他们,心里想的也是他们。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护士长克热曼·牙库甫回忆,有次查房出来,玛依努尔·尼牙孜冲着自己招手:“抽空去给31床的阿姨买双厚点的鞋子,让她脚底热乎乎地回家。”说着,她把钱塞给克热曼·牙库甫。

“我们护士天天给患者做护理,都没察觉到患者穿着一双单鞋。”这事,当时让克热曼·牙库甫很是惭愧,但如今说起来心里却很暖。

大家都说,玛依努尔·尼牙孜用一生的勤勉工作,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医者担当。对于大家的好评,玛依努尔·尼牙孜却很坦然:“我是一名医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就希望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张楠 刘青

编辑:魏婉笛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万懿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uanti/2024-01-02/71138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