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互联网医院案例入选行业年度报告 学科建设成果受关注

  • 2021-09-14 09:23:32    新浪网
  • 白如月
  • 快讯

随着疫情带来的就医思维方式转变,以及医院战略转型的推进,我国互联网医院迅猛发展,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超1600家。近日,动脉网蛋壳研究院联合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共同发布了《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市场、运营、研究等多维度分析和解读中国互联网医院出现的全新变化及趋势。

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核心在医疗服务

疫情常态化的当下,线上医疗资源正在持续增加,政策和市场的利好也在加速互联网医院的开拓。互联网医院发展到当前阶段,除了“做了什么”之外,也应同时关注“做得如何”。

互联网医院诞生之初是通过线上服务促进医疗资源流动,提升医患连接效率,这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报告》调研显示,在线上服务场景中,在线咨询、复诊开方已成为90%以上的互联网医院标配;此外,也有报告解读、远程会诊等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当前,互联网医院服务正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线上线下融合程度加深,仅连接医患关系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整个行业在往更能为患者带来有实质性结果的方向上走。目前,大部分医院型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型互联网医院都能提供药品配送服务,但仅有少量企业型互联网医院在检查检验预约、护理上门等更深入环节展开更多尝试。

《报告》以医联互联网医院为例介绍,2021年,医联与金域医学合作上线了云检测服务,并与全景医学合作将影像中心接入医联服务体系。这意味着,患者通过医联平台复诊后,如需检测、影像服务,就可以直接通过医联互联网医院预约,之后到金域医学或者全景设立的线下机构,进行检测或检查;线下机构完成检测检查后,结果可回传至医联平台,医生可根据报告为患者提出后续的治疗意见。对于医患两端来说,节省时间、精力和金钱,提高了医疗效率。

诊疗过程是多个环节组成的,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结合,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各个环节都做好衔接,打造流程的闭环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创造真正的价值。“真正的慢管理在我的标准里是对结果负责,这是我对每一个疾的要求。”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互联网医院学术成果涌现 医联学科建设成绩突出

《报告》提及,学术研究是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兴的细分领域更需要通过科研交流实践经验。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度加快、问诊数据的积累,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支撑。

除了医疗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有互联网医院企业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医院的研究工作中,并初步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上文提及的医联就是典型的企业代表之一。据悉,医联在2018年初,就以肝为切入点,将业务聚焦于互联网慢管理,并开设了首个互联网医院科室感染科,同步启动自主研发的丙肝患者管理体系。此后,医联更将疾管理体系拓展到更多种,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呼吸、慢性、感染、精神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逐个种探索安全有效的院外管理方案,努力为患者的医疗结果负责。

图 医联实施的疾院外管理路径

 

 

图源:《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蛋壳研究院制图

近两年,在自身实践规范化疾院外管理路径的同时,医联与学协会、各领域临床专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真正发挥产、学、研的相互促进作用,共同助推行业发展。

作为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博士,王仕锐对医学研究的认知非常清晰:“我认为,如果真的要发展互联网医疗,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学科建设做起来,这个事情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在新载体上的学科建设更为复杂,需要用到最顶级的头脑、最顶级的医学认知,不能着急,更不敢着急。”

确实如王仕锐所说,医联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每一步,都力邀各领域最顶级的头脑为专业把关。今年6月,医联成立学术委员会,就汇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因学专家程书钧以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著名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等人。

医联在今年陆续推出的几项专家共识、指导意见背后,也不乏大专家的背书。比如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糖尿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参与方就包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专业委员会、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等权威协会和专家;紧接着,《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也正式发布,这份指导意见的参与方涵盖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多学科协作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等权威机构;在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医联宣布将携手中国性艾滋防治协会信息交流与数字化防控工作委员会,制定《艾滋互联网诊疗管理专家共识》。

据了解,该共识已进行多次审稿。这份共识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艾滋的互联网诊疗和患者管理,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艾滋防控都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新医改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针决定了医疗服务体系的长远方向,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导向理应与此保持一致,行业发展逻辑将由产品销售、GMV 数据增长等维度,逐渐转变为真正解决患者疾、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从这个趋势判断,以医联为代表的这类“为患者结果负责、潜心做学科建设、能够提供医疗核心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有望迎来爆发期。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kuaixun/2021-09-14/52972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