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她带领护士团队“奇思妙想” 多项创新成果走向全国

2024-04-26

  在南京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中,我院介入血管科护理团队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无数患者康复的道路。她们的创新成果,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护理理念的升华,像一座座灯塔,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航。

  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创建于1984年,是华东地区最早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单位之一,江苏省、南京市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目前科室共有床位40张,现有护士12名,科室承担着各种外周血管疾诊疗任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护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介入血管科护理团队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因此,李燕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新的护理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浅静脉血流精准阻断

  辅助溶栓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介入血管科常见的疾,经患肢足背浅静脉顺行溶栓是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之一。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患肢踝关节上方结扎止血带,阻断浅静脉血流,使溶栓药物更多地进入深静脉,增强溶栓效果。以往护士往往凭借临床经验结扎,过松浅静脉阻断效果差;过紧阻断深静脉血流,甚至阻断动脉血流,引起严重后果。浅静脉血流阻断辅助溶栓技术属于介入血管科临床普遍操作项目,但尚无执行标准或规范,也无可供参考的阻断压力值。因此,临床亟需寻找到一种能够替代止血带并且可控制压力的阻断浅静脉的新方法。

  基于临床治疗需要,2015年介入血管科护理团队发明了肢体气囊压力带,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将此项专利项目转化为第一代肢体气囊压力带,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情况不断改良,2016年将改良肢体气囊压力带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应用于临床,它的袖带及气囊的长度、宽度,更加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形态学变化特点。

  为实施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奠定物质基础,并开展阻断压力值及阻断方案相关研究。2018年再次改良主机,将人工手握式气泵替换为电子控制自动充气,第三代简易智能气压带已实现全自动循环阻断、放松。同年,经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的医疗专家审核,被纳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术中处理及术后实施部分,以及介入专科护理专家共识及专科著作。2019 年制订DSA导向下的经足背顺行溶栓辅助浅静脉阻断护理关键技术流程及评价标准,并在临床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该项技术经临床验证辅助治疗效果可靠、操作简便、保障治疗安全、患者舒适度较高,已在国内三级甲等医院介入科普遍推广得到应用。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技术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础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皮下注射部位出血,其发生与皮下注射方法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加重皮下出血的程度,导致患者的治疗优效性和依从性降低。临床常用剂型有:预灌封注射器剂型、冻干粉针剂(西林瓶)、液体剂型(安瓿瓶)三种剂型。关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部位、方法、药物推注时间、按压时间等关键技术,临床尚无统一标准可供参考,更无不同制剂类型的抗凝剂相关取用或配制技术,特别是冻干粉针剂。

  为了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2017年起基于现有的文献及相关meta分析,根据近几年影像数据分析以及临床实践,改良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规范预灌封制剂注射前取用方法;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及共识。2020年构建《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规范》并拍摄相关配套视频,关键技术包括: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预灌封注射器剂型或冻干粉针剂抗凝剂取用或配制技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经过六年的实践证明,改良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能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程度。

  该技术被纳入中国静脉介入联盟培训教材《静脉诊疗护理常规》,应邀参加省内外会议学术交流或护理工作坊,获批省市级科技奖项7项、课题2项,发表论文9篇,主编著作2部,相关配套视频在医脉通线上推广,现已在150家中国静脉联盟单位中推广应用。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血管数字化造影技术引导下,将带有多孔的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处,经导管以多种灌注模式注入溶栓药物,使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达到溶解血栓的效果,是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案。伴随患者的治疗高获益,溶栓出血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常见出血为穿刺点渗血、血肿,其次是颅内、消化道、腹膜后出血等严重出血。

  为了减少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并发症发生率,2022年护理团队基于循证依据及临床实践经验,分析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识别因素、出血风险程度评估依据、不同分级处理方案应用效果评价指标,制定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分级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有风险分级、分级依据、护理方案。其中,护理方案包括体位干预、导管/鞘管固定方法、出血观察、皮下注射及静脉穿刺点压迫方案、出血风险监测等。能显著减少或避免溶栓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保障溶栓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围术期护理规范。

  该项技术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学术交流,相关内容被纳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背景下护理关键技术规范的构建与临床应用”和介入专科专家共识,获批发明专利1项、省市级新技术引进奖5项、课题2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前景。

  以上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介入血管科的护理团队不断深化教育培训,2023年介入血管科成为南京市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9月份迎来了南京市第一批介入专科护士。在专科护士实践培训过程中,介入血管科护理团队将专科新技术认真教授给每个学员,不断提升她/他们的专科技能,学习结束后学员们收获满满。

  ↑↑↑点击图片

  在线预约挂号

  南京市第一医院宣传处

  投稿邮箱 | dyyyxcc@163.com

  素材 | 介入血管科 李燕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王帅 李林

  策划、审核 | 孙忠河 陈玉红

  【必收藏】就诊公告: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周六周日将全面开诊!

  【正能量】我院陈鑫教授团队为国内年龄最大患者植入人工心脏

  【必转发】35岁男子失眠10多年,看了这个门诊以后,一觉睡到天亮!

  医院本部地址: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68号

  南院地址:雨花台区共青团路32号

  河西院区地址: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919号

  官方抖音号:南京市第一医院(NJFH)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yiliaojigou/jigoudongtai/2024-04-26/74250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