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腰痛到底怎么办?

  • 2024-05-02 12:38:08    快速问医生
  • 陈更
  • 症状

运动后腰痛到底怎么办?

运动是保护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身强体壮的一种方式,但是有的人在运动后会出现腰部酸痛的情况,其实小编认为这都是因为大家在运动之前没有做好一定的热身运动等,以及平时很少做运动,接下来让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于运动后腰部酸痛的相关问题,大家可要好好的了解下呢。

目录

1中医介绍腰痛原因及调养方法

  腰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腰痛,就是指因外感、内伤或者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者失于濡养,从而引起腰脊或者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证。

  腰痛就是一种症,内伤多则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者久体虚,或者年老体衰,或者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亏虚,腰腹失养,而发生腰痛。然而肾虚腰痛又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腰痛主要表现为: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而肾阳虚腰痛与阴虚腰痛主要区别为腰部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舌苔淡,脉沉细无力。

  对于肾阴虚腰痛的治疗应该本着滋补肾阴、濡养经脉的原则,故选择左归丸治疗。该方为《景岳全书》张介宾根据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易渗”,故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胶板、牛膝加强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体现了经典之配伍。

  对于肾阳虚腰痛的治疗应遵循补肾壮阳、温煦经脉的原则,故选则右归丸治疗。本方由肾气丸加减而成,本方的配伍的特点是一、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伍,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治疗法则;二是本方纯补无泻,集温补药于滋补药于一方,则益火源之功由著。

  腰痛当中因为外感主要体现为感受湿、热、寒邪主要然而又相互夹杂,主要表现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

  寒湿腰痛主要变现为

  腰部冷痛重者,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症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应以散寒行湿,温经通络为治疗原则故选择干姜苓术汤加减为主方,此方为《金匮要略》里记载治疗寒湿腰痛的经典方。

  湿热腰痛主要变现为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天气加重,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应采取清热利湿,舒筋止痛的治疗原则故可以采用四妙丸加减。四妙丸是在二妙丸基础之上加减,二妙丸为《丹溪心法》里的良方。

  腰痛对于外伤或者闪挫引起的则表现为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人有跌倒闪挫史。治疗原则就是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故采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记载的身痛逐淤汤加减进行治疗,此方中配伍通络宣痹的秦艽、羌活、地龙等予以加强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

  在这里简单介绍了一下腰痛以及引起腰痛的因及相应的经典治疗方子,还需要应用者要辩证施治至此方基础上适当加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腰痛的预防与调养方法是什么

  1、避免寒湿、湿热侵袭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勿冒雨涉水,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

  2、注重劳动卫生腰部用力应适当,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若需作腰部用力或弯曲的工作时,应定时做松弛腰部肌肉的体操。

  3、注意避免跌、仆、闪、挫。

  4、劳逸适度,节制房事,勿使肾精亏损,肾阳虚败。

  5、体虚者,可适当食用、服用具有补肾的食品和药物。

  已患腰痛的人,除继续注意上述事项外,腰部用力更应小心,必要时休息或戴腰托,以减轻腰部的受力负荷。根据腰痛的寒热情况,可局部进行热熨、冷敷等,慢性腰痛宜配合按摩、理疗促进其康复。湿热腰痛慎食辛辣醇酒,寒湿腰痛慎食生冷寒凉食品。

2自我按摩防治腰痛方法

  擦腰

  站立两脚分开如肩宽。两手握拳,拳眼即握拳的拇指和食指侧,贴着腰部用力上下擦动。擦动从骶部开始,从下往上,尽可能高,擦动的速度要比较快。擦数十次,直至觉得皮肤发热为止。

  揉臀

  体位同上。用一只手掌的大鱼际处贴着同侧臀部,顺时针转或逆时针转地揉动数十次,然后用另一只手揉另一侧臀部。有疼痛的一侧臀部要多揉。

  按命门穴

  站或坐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按住命门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用力按住该穴至感觉有点酸胀,然后揉动数十次。

  揉肾俞穴

  体位同上。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肾俞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即命门穴的外侧约两个手指宽处。用力按住该穴时即有酸胀感,按到有足够的酸胀反应后,再揉动数十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按另一侧肾俞穴并揉动。

3运动后腰痛到底怎么办

  由于你平时不运动,所以即使不是很剧烈的运动也会造成身体上的不适就像你说的腰背部酸痛等症状。属于正常!以后要坚持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还有运动前充分的热身及运动后的放松运动都能有效的缓解身体上的不适

  腰部运动,不管有氧运动或是无氧运动,如果是你很久没运动过,那肯定都会腰酸背痛; 瘦身瘦腰的方法中,通过运动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连运动这种最健康安全的方法,你也担心的话,那应该没其它方法可以让你放心的了; 当然,运动有科学,有规律,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坚持最关键!

  朋友,你是不是特喜欢做一些高难度的拉杆和长时间的滞空? 这样的动作对腰部的考验非常大。 如果平时没有坚持锻炼腰部肌肉,一时间频繁的使用腰部肌肉。就容易出现腰痛腰酸的现象。 我以前便是这样。建议去做一些推拿按摩,正规的针对腰部的那种。 平时有时间尽量做一些仰卧起坐等锻炼腰部肌肉的运动,但是要记得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喔!

  当大家出现了运动后腰部酸痛的情况后,要记得多多的休息一下,在运动后腰部酸痛的时候大家不要再继续苦苦的锻炼下去了,要懂得放松,如果疼痛太严重的话,大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看一下,及时治疗会让我们的情更容易好转。

4缓解腰疼的方法有哪些

  1、纠正坐姿

  在车内,司机们常常放松自己,把身体整个窝进椅子里,使得脊柱成了C形。这种不良姿势会过度拉扯下背部的韧带,且压迫到附近脊柱的神经,造成背痛。要尽量把臀部往后移,让脊椎稳稳地落在髋关节上,下背打直,养成习惯就成自然。或坐在椅子上,在下背部垫上3寸厚的小靠枕。

  驾车健康坐姿是应随时注意脊柱保持和缓的S形曲线。驾车时的正确的坐姿应该把座位前提,坐垫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尽量靠近胸前,同时膝关节屈曲,并使之超过髋关节的高度,这样的姿势,即使出车时间长一些,也不容易引起腰痛。

  2、避免久坐

  驾车时身体长时间处于呆板僵硬状态,很容易就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腰痛也往往也容易发生,那么你就需要方避免长时间坐着,每隔1个小时如能够下车,不妨停车下地活动下筋骨。在堵车等灯时何不打开车内的舒缓的音乐,坐正身体,挺胸收腹,抓紧时间做做保健操。

  3、热敷腰阳关

  长途驾车出行的人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这是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驾驶或者坐椅背部倾斜的角度不合适等所致。采用中医推拿等方法可缓解此类不适,比如按摩腰阳关穴。

  顾名思义,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在背部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是治疗腰部疾的常用穴位。自驾游归来腰部不适者可趴在床上,用热毛巾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20~30分钟。亦可让亲友帮忙按摩腰阳关穴,每次按揉3~10分钟,有助于改善腰部疼痛的症状

  4、做按摩推拿

  按摩能刺激肌肉及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同时还舒缓肌肉和神经,帮助骨髓和肌肉吸收养料和维生素。有针对性的推拿和矫正还可以重塑轻盈的体态,改善肌肉紧绷或痉挛。

  5、饮食治疗

  腰痛吃富含维生素C食物较好。其次是补充维生素B6、B1、B12、维生素D、叶酸等脂溶性维生素,防止缺乏,应适当吃些米糠、麸皮、胡萝卜、鱼肝油、酵母、新鲜水果和蔬菜。

  腰痛吃富含无机盐食物较好。无机盐中以钙的摄人量最为引入注目。每天补充钙不能少于1克,而黄豆含钙量较高,推荐多吃豆制品,因每500克的豆腐,含钙量在1.1-1.5克之间,仅此一项,就可维持每日钙的摄入量。

  猪腰或羊腰1对,黑豆100克、茴香3克、生姜9克。共煮熟,吃腰子和豆,喝汤,可常食。

  乌龟肉250克、核桃仁100克。共煮熟服。用于慢性虚劳腰痛。

  桑寄生20克、猪骨250克。同煮汤。一般腰痛均可食。

5治疗腰痛的最好方法

  揉

  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

  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

  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

  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捏

  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engzhuang/2024-05-02/74311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第一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中国中医药人才库 网站地图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