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人,心为本,身为标

  • 2021-09-18 09:01:42    百家号
  • 小关
  • 人物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临床工作很辛苦,我们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自己的健康、快乐与幸福。

  我们都知道,中医是仁术。中医是最讲慈悲的,因为慈悲代表着医德。中医治病的手段是术,术需要德行来滋养,则术能救人。反之,若光有术而没有德,则术能害人。

  有科学家用了3年的时间,对近7百名百岁老人跟踪研究。发现他们不易生病,且健康长寿的秘密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

  对此,我深以为然。我的观点是,心为本,身为标。作为一个中医人,当我们静心帮助病人时,其实即是在让自己的心身归于和谐。显然,这不仅是利他的,也是利己的。

  《内经》明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心静而安,那么,就能获得健康。元代医学罗天益也说过:“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亦云:“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安则五脏六腑皆安。推而广之,如果患了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或重病大病,一定要从安心入手。若内心不安,反而有各种怨恨恼怒烦以及忧愁悲恐,那么,五脏六腑就失去平衡,疾病必然难以康复。

  我自己有体会,若内心混乱时,欲望就开始丛生,就容易招致各种不顺意,进而招致病魔。而若能内心平静,让和悦宣畅之阳气升起,那么,心身和谐,就可以不生病。

  由此说,养生不但要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和运动来养身,更要重视养心。我的理解是,养心就是要让心定而静,让心量扩大,让内心慈悲,让心情舒畅,让心中没有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

  显然,当中医人在临床治病时,他的心是定而静的,他的心中充满着慈悲,在这样的心境状态下其实是最有益于中医人自己的健康的。

  我的观点是,此生能作一个中医人其实是一种极大的福报。因为可以借中医来利他,在利他的同时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自己有体会,当我在治病救人时,我的心非常静,此时心怀慈悲,希望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此时我的心量也在变大,并且变的宽和仁厚了。

  天地是慈悲的,所以滋生万类生命。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学的是中医,实践的是中医,其实,我们是在学道,是在行道。因为中医内涵天地之道,这个道即是生生不息,即是利他。作为一个中医人,当心生慈悲时,他自然就不会斤斤计较,当然也不会有怨恨恼怒烦,他的心自然就归于柔软且温和了。

  而且,越是心变得柔软,就越能体谅别人,特别是希望看到别人变好。即使偶尔被别人冒犯时,情绪也不容易走极端。生活中所见,那些生地柔软的人往往能容人,能谅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

  我曾见过有人排斥愿意选择中医专业,其理由是干中医太辛苦,要一辈子学习。并且认为去服务生病的人没有面子。他不知道,此生能服务病人其实是极大的福报;他不知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他因为没有选择中医而丢失了大福报,实在可惜。

  我相信,利他即是利益自己。一方面,当我们在利他时,上天会加倍地补偿我们。另一方面,利他的过程能带来快乐。俗话说:助人为乐。这样的快乐是最愉悦的,也是最让人欲罢不能的。

  再者,喜欢帮助他人的人,其内心往往是平静怡然的。心主血脉,心气和畅,则全身的血脉亦归于和畅,就不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再者,因为情绪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会更享受生活与工作中的幸福。

  他们敞开心扉,宽恕了别人,把愤怒、焦虑、恐惧都放出去,气血自然通常无碍。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才是最好的药方。

  我一直认为,人会懂得感恩。父母养育我们,不是理所应当,我们要懂得感恩。自然万物供我们取用,也不是理所当然,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享受的是自然的赠与。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其心中没有贪婪的欲望,这样不但能带来健康,还能带来好运气。反之,若不懂感恩,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们不懂谦卑,狂妄自大,索求无度,后患无穷。一方面相火上浮,扰动心神,造成各种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逆反了天地规律,丧失了德行,灾祸往往就不远了。

  显然,心生慈悲的人更懂得感恩。作为一个中医人,我自认为要谦卑低调,因为道在低处,要向下去求。《内经》认为,只有顺应天地之道,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为什么他们可以“德全而不危”呢?因为他们知道道在低处,平时永远保持着低调谦卑的心态,所以其德行足而得天地之庇佑。

  《大学》明言:“德者,本也。”我的理解是,生命和健康以德行来支撑。德行高者自然健康,且诸事顺意。反之,若德行不足,不但容易患病,更会出现各种不顺意。孙思邈出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一个中医人当心生慈悲时,就会变得善良。而善是天地之大德,《大学》明言,君子向学,最终的目的是“止于至善”。为什么呢?因为至善即是道,顺道而行,天必佑之。

  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显然,善人有善报,不但生活工作顺意,更可以百病不侵。显然,行善才是养生的大道。

  从生活中来观察,大凡是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他们往往心量大,有慈悲心,甚至往往吃素。而且,他们往往更健康,更长寿。这是有道理的。从中医来分析,善是一团阳气。生命以阳为本,善良的人自然阳气健旺。再者,善良的人多快乐,快乐让人心气和畅,五脏六腑调和,气血不滞,不容易患病。现代研究也发现:快乐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的免疫力大幅提高,增强抗病能力,利于治病防病。

  而且,心怀慈悲之人,不但心地善良,还会以爱待人,且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亦不惧,“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神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才能健康长寿。

  进一步说,因为行医而心生仁慈,因为仁慈而变得善良,因为善良而快乐,因为快乐而获得健康与长寿。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呢?其实很简单,就在每天的临床实践中去寻找即可。所以,作为中医人,当临床工作非常忙碌且辛苦时,千万别心生抱怨。要知道,帮人即是帮自己,利他即是利自己。越是辛苦,越值得;越是辛苦,越要开心。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中医人还是极有福报的。我们当心怀感恩,并且力行中医,用中医来多多利他,通过利他来让自己的身心和谐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获得健康,更可借中医来养心,来获得快乐、幸福与顺意。(董洪涛)#中医#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renwu/2021-09-18/53012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