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嚼”出口腔癌?

原标题:嚼槟榔“嚼”出口腔癌?

“上一周,我们科做了三台口腔癌手术,最年轻的才23岁,最大的也刚刚40岁!”河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副主任张松涛说,“以往患者大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这么年轻的口腔癌患者,还这么集中出现,让我们都很诧异,详细询问三人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嚼槟榔。”

专家提醒,槟榔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它含有的生物碱等成分对人体口腔黏膜造成刺激,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重则演变为口腔癌。嚼食槟榔的危害因人而异,一般嚼食槟榔超过5年风险会大幅增加。嚼食槟榔同时,若经常抽烟喝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亦会将口腔癌发生率提升约十倍。

案例:都是癌 症状却不同

40岁的小涛、38岁的阿伟、23岁的小瑞,三人来自河南不同的地市,其中两人分别在东莞、苏州打工,还有一人在家务工。

一个月前,小涛无意间发现嘴里有一个凸起,舌头舔起来硬硬的,因为没有明显疼痛,一直没有就医。肿物从黄豆大小,迅速长成花生米样大小,并伴随着张嘴不自如。在东莞的医院就诊后高度怀疑颊部恶性肿瘤。

而小瑞也是在3个月前发现右侧舌头上有个肿物,大概有拇指肚大小,不疼不痒,之后就近在诊所里进行消炎治疗,但肿物生长明显,在苏州的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舌鳞癌。

与他们相比,阿伟的症状就明显多了。3个月前,他就出现了舌根疼痛,以为是“上火”完全没当回事儿,直到半个月前出现舌根局部溃烂,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舌鳞癌。

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主任秦建武介绍,口腔癌是指发生在颊黏膜、上下牙龈、舌头、口底以及腭部的恶性肿瘤。按发病部位,狭义上可分为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口底癌、硬腭黏膜癌,广义的口腔癌还包括口咽癌、唇癌。

“由于肿瘤发生的部位、病程早晚的不同,临床表现及症状也不相同。”秦建武说,早期症状主要是口腔黏膜的糜烂、不愈合的溃疡,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疼痛;随着病程的进展,糜烂或者溃疡面积会逐渐增大,还可能会出现出血、疼痛、舌体活动障碍、张口受限。

病因:他们都爱吃槟榔

询问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后,张松涛发现,三个人除了都有吸烟、喝酒、熬夜等常见不良生活习惯之外,他们还都爱吃槟榔,甚至是长期食用。

小涛和小瑞是在南下打工时和工友一起养成了嚼槟榔的习惯,阿伟虽然在本地务工,但咀嚼槟榔达十余年。

其实,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同级别致癌物,还包括砒霜、酒精、黄曲霉毒素等。

槟榔中的粗纤维在反复咀嚼过程中,会对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物理损伤,导致糜烂、溃疡。槟榔中含有大量槟榔碱,槟榔碱的刺激会灼伤口腔黏膜,这又是一种化学伤害。长期食用后,不少人欲罢不能,甚至上瘾,这就让危害增强数倍。

长期嚼食槟榔,口腔黏膜在反复的物理、化学的双重伤害下,经历着创伤、修复、再创伤、再修复的长期过程,最终导致粘膜下的纤维化。

纤维化的表现,主要是口干、灼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造成口腔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演变为口腔癌,并且是大面积、多位点的口腔黏膜的癌变。

国内不少专家呼吁,应像控烟一样控制嚼食槟榔,采取宣传、教育、管理等措施,提高民众对嚼食槟榔危害的认识,减少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槟榔制品包装应当印制带有说明使用具体危害的警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槟榔。

治疗:手术切除是首选

目前,口腔癌的治疗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为主。

对于早期的口腔癌,除了要切除原发灶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清扫以外,因为口腔特殊的解剖结构,口腔内的黏膜的缺损,还需要用不同的组织瓣来修复缺损的创面。

小瑞因为发现较早,只需切除部分舌体即可;但小涛和阿伟的手术相对更加复杂。因为口腔组织缺损面积较大,该院甲状腺头颈外科团队分别为他们采用带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皮瓣和大腿的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

“通俗讲就是,我们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后,分别从患者的双下巴和大腿上取带血管的组织,修补在残缺的舌头和口腔里,运用显微镜将血管吻合,保证皮瓣成活,重新恢复了口腔黏膜的完整。”张松涛说,修复后,患者可以恢复语言、咀嚼和吞咽功能。

对于中晚期的口腔癌,多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病人,只有选择放化疗或者免疫治疗。

目前,三位患者手术获得成功,皮瓣愈合、血运良好,已陆续出院。

(通讯员 王晓凡 李素芳)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09-15/52995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