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处暑,“三高”风险来袭,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这几件事

  8月23日,今日“处暑”,又作“出暑”,意味着暑热渐消,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转凉。

  经历了三伏的湿热天气,各位小伙伴特别是糖尿友们也长舒一口气,精神也抖擞了许多。

  但小编可要提个醒,处在天气“变”局当中,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变化,加上自8月初反扑的新冠delta毒株掀起的严峻局面,疾防控切莫大意!

  阴阳渐变、暑秋交替之际,我们的身体将受到双重挑战: 一方面,处暑时节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特别在北方地区;风暴降雨减少,湿度降低,天气干燥,即所谓“秋燥”,此时血压较夏季慢慢升高,呼吸道疾皮肤血管风险也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形式下,我们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也会有所限制,糖尿友们更要提高警惕高血糖的发生,防范急慢性并发症。

  大快朵颐“贴秋膘”? 血糖血脂见分晓

  夏天过后无三分虚,秋季“贴秋膘”是多地的习俗,吃肉食,更偏爱高糖、高脂的食物。而实际上,糖油混合物是能量炸弹,不但会涨体重,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使得餐后血糖水平节节攀升,血脂紊乱也随之加重。

  处暑时节的饮食应以润燥为主,慎贴秋膘,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湿度骤降,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干燥,应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多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注意定时定量。

  秋高气爽? 小心血压偷偷爬上来

  众所周知,夏季气温高,外周血管舒张,血压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处暑来临,气温缓缓下降,血压也会偷偷爬上来。有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收缩压可上升0.26mmHg,舒张压可上升0.13mmHg,对于合并有血管的患者来说,血压上升更加明显,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会升高0.38mmHg。

  因此当气温骤降,血压有时将面临近10mmHg的变化,这对我们脆弱的血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秋高气爽之时,需注意适当保暖,并增加血压监测频率,及时调整降压方案。

  夏秋交替,防范血管事件预警升级

  夏秋交替,气温降低,血管收缩,管腔狭窄,引起的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会给心脏带来极大负担,心脑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高发,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话更会雪上加霜。因此,处暑日更应提醒自己需要全面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切不可放松警惕。

  血糖水涨船高,基础胰岛素必不可少

  随着天气变凉,饮食摄入不可避免的增加,一定防范全天血糖的上升哦。及时监测血糖,血糖不达标时需注意咨询医生调整药物。

  整体血糖水涨船高之际,正是基础胰岛素用武之时。超长效基础胰岛素是我们值得信赖的血糖“管家”,其可以将空腹血糖保持在理想范围,低血糖风险亦很小,餐后血糖过高时可以放心加用控制餐后血糖有优势的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

  另外对于担心全天血糖达标的患者来说,即将在中国面世的全球首个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固定比例复方制剂(所含胰岛素为甘精胰岛素)将会是强有力的降糖武器,其一天一次注射既可实现空腹/餐后血糖的全面控制,又可以避免多药口服和多次注射带来的不便,可谓一举三得,值得期待。

  处暑,秋意将来;祝君处变不惊,稳坐泰山,打好应对秋冬血管事件和新冠疫情的阻击战!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baojian/2021-08-24/52511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