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胃痛(别名:胃脘痛)

病症,部位,消化内科

导航

概述

  常见消化道症状因并不局限于消化道

  部分胃痛可危及生命,例如消化道大出血

  需快速判断因及时处理,避免情恶化

  反复胃痛不容忽视,可能是消化道癌症表现

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湿热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不通则痛。

  3、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素体脾虚

  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阳而发胃痛。

病症

  急性发作的胃痛: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的胃痛。常见的有急性胃炎、胃溃疡急性发作、胃穿孔、胃出 血、外伤等,常见表现为突发性的胃区疼痛,疼痛性质常有痉挛性疼痛、刀割样疼痛、灼痛,常伴有恶 心、呕吐。 慢性发作的胃痛:已经持续数周乃至数年的胃痛。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常表 现为胃区反复、间歇性的疼痛,疼痛性质不剧烈,常为钝痛不适、偶有烧灼样疼痛。 剧烈呕吐后出现胃痛:考虑贲门撕裂,该疾病除了胃痛常常伴有呕血。 不良饮酒后出现胃痛:常考虑为急性胃炎,多由于酒精损伤胃黏膜所致。 其他疾病如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晚期,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痛。 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酗酒史、大面积烧伤、颅内手术、脑血管疾病和严重外伤伴呕血者,应考虑急 性胃黏膜病变。

就医

  诊断原则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诊断依据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鉴别诊断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系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症状,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症状。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症状。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在个别特殊病证中,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分虚实施治。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药物治疗

  胃痛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胃痛治疗原则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分虚实施治。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胃痛证治分类(一)寒邪客胃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二)饮食伤胃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和丸加减。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三)肝气犯胃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四)湿热中阻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药:清中汤加减。常用药: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五)瘀血停胃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六)胃阴亏耗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七)脾胃虚寒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注意

  本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患者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等,进食宜细嚼慢咽,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