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心血管(别名:心脏病、高血压疾病)

病症,部位,心血管内科

导航

概述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心血管活动能在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解下,改变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协调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血流分配,以满足各器官组织对血流量的需要。

病因

  铁是使氧气连结在血红素上的重要元素。在肺部,吸入的氧气同红血球相结合,然后通过血管输送到各个器官。所以,作为供氧媒介的重要组织部分,一旦供应量达不到需求,就会直接导致血液运氧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高血压所引起的。而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又都是因为缺氧睡眠造成的。正常人睡眠时,血压会逐步降低到最低水平,但缺氧睡眠者血压不降反升。睡眠缺氧会引起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从而使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病症

  心脏疾病没有单一的特异症状,只是某些症状能提示心脏病存在的可能性,但当几种症状同时出现时,常能得出几乎肯定的诊断。医生首先通过病史和查体进行诊断。然后通过实 验室检查来确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帮助拟定治疗计划(见第15节)。然而,有时严重的心脏病患者,甚至在疾病晚期也可能没有症状。常规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而就诊时亦可能不会发现这些无症状的心脏病。

  心脏疾病症状包括:某种类型的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减慢、增快或不规则)、头晕目眩、晕厥等。然而,出现这些症状并非必然存在心脏病。例如:胸痛可能提 示心脏病,但也可发生在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

  疼痛

  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称为心肌缺血)以及过多代谢产物堆积都能导致痉挛。常说的心绞痛就是由于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而产生的一种胸部紧缩感或压榨感。然而,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这种疼痛或不适感的类型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在心肌缺 血时,可能始终没有胸痛发生(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见第27节)。

  如果其他肌肉组织(特别是腓肠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供,患者常在运动中感到肌肉紧缩感和乏力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见第28节)。

  心包炎(心脏周围囊腔的炎症或损伤)所导致的疼痛常在病人平卧时加重,而在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运动不会使疼痛加重。由于可能存在胸膜炎,故呼吸可能会加重或减轻病人的 疼痛。

  当动脉撕裂或破裂时,病人出现剧烈锐痛,这种疼痛来去匆匆且可能与身体活动无关。有时这种病损可能发生在大动脉,特别是主动脉。主动脉的过度伸展或膨隆部分(动脉瘤)突然出现渗漏,或者内膜轻度撕裂,血液渗漏入主动脉夹层。这些损害可导致突然的严重疼痛。疼痛可发生在颈后、肩胛间区、下背部或腹部。

  左心室收缩时,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一组瓣膜可能会脱向左心房(二尖瓣脱垂),这种病人有时可出现短暂发作的刺痛,通常这种疼痛位于左乳下,且与体位和活动无关。

  气促

  气促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是液体渗出到肺脏中肺泡间质的结果,称为肺充血或肺水肿,类似于溺水。在心力衰竭的早期,气促只出现在体力活动时。随着心衰的加重,轻微活动时也发生气促,直至静息状态下都出现气促。卧位时液体渗到整个肺脏,而站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液体主要分布在双肺底部,故心衰病人卧位时发生气促或加重而站立位时症状减轻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病人夜间平卧时发生的气促,站立后可减轻。

  气促不只见于心脏疾病,罹患肺部疾病、呼吸道肌肉疾病以及影响呼吸过程的神经系统疾病亦可出现气促。任何导致氧供与氧需失衡的疾病或状态,如贫血时血液携氧不足或甲亢时氧耗过度等,皆可致患者气促。

  乏力

  当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时,活动期间流向肌肉的血液不足以满足需要,此时患者常感到疲乏与倦怠。但这些症状常难以捉摸,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患者常通过逐渐减少活动量来适应或归咎于衰老的表现。

  心悸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心跳没有感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活动后,甚至正常人亦会察觉到自己的心跳非常有力、快速或不整齐。通过脉搏触诊或心脏听诊,医生可以证实这些症状。心悸症状是否属于异常,取决于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有无诱因、是突然发生或 是逐渐发生、心跳频率、是否有心律不齐及其严重程度等。心悸与其他症状如气促、胸痛、乏力和倦怠、眩晕等一道出现时常提示有心律失常或其他严重疾病存在。

  头晕和晕厥

  由于心率异常、节律紊乱或泵功能衰竭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可引起头晕和晕厥(见第23节)。这些症状也可由大脑或脊髓疾病引起,甚或没有严重的病因。如长久站立的士兵因腿部肌肉活动减少影响血液回流心脏,可能会出现头晕。强烈的情绪波动或疼痛刺激神经系统也可导致头晕和晕厥。医生必须鉴别心源性晕厥与癫痫,后者由大脑疾病引起。

就医

  心血管疾病一般是由心脏病、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详情如下: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例如,抗高血压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抗凝药物可用于治疗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等。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或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措施。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些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心脏移植手术可用于治疗心脏衰竭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等器械进入体内,进行心血管病变的修复。例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心脏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等。介入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病变部位可达到的患者。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治疗方式外,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心脏起搏器植入适用于心律失常等疾病。具体的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是近10年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高血压的技术,有助于了解患者接近真实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及患者血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心电图监测

  因为可以连续24小时甚至72小时记录日常生活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是来临床广泛应用的诊断心律失常、筛查心律失常事件高危患者、评价药物或起搏器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还可以记录到常规心动图不易记录到的心肌缺血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运动负荷试验

  是对已知或可疑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无创检查手段。该试验与一些具体的检查方法结合,如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运动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无创检查手段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血管超声

  体表Doppler技术在检测心脏各房室大小、室壁运动、血流速度和心脏功能方面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的最方便、最安全和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技术

  是核医学检查手段进展较快的一个方面。因为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和敏感性高等优点,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临床常用的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核素心血池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技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该技术是唯一用解剖形态学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被称为分子显像或生化显像技术。在明确心肌缺血部位和范围、评价存活心肌和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方面有重要价值。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是1998年以来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进展最大、最快的一个方面。对于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筛查方面可部分取代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核磁共振成像

  (MRI)

  是心血管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用来评价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存活心肌和心功能改变情况。有创检查手段

  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经桡动脉途径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和介入治疗成为大多数患者优先选择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2、冠状动脉内超声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

  冠状动脉内超声能精确地分辨血管壁的结构和对冠脉内斑块进行定量和定性诊断。该技术在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评价介入治疗效果和研究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用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血液动力学功能。

  3、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技术

  是目前研究心脏生理性和病理性电活动规律、评价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的最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够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提供最有指导价值的信息。

注意

  一、心血管系统拥有许多血管,这些血管将各种各样的物质运送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在这些物质中有氧气、燃料(葡萄糖)、建筑材料(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被称作毛细血管的微小血管在肺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我们的血液就得到了氧气,与此同时,肺部的二氧化碳则被我们呼出。这些血管伸入心脏,而心脏则将血液挤压至全身上下各个细胞。在各个细胞处,血管形成一个毛细血管网络,为细胞输送氧气和其他养料并带走细胞中的代谢废物。氧气以及葡萄糖是身体的各个细胞制造能量所必需的物质;而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则是指二氧化碳和水。

  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叫做动脉,而从细胞里带走代谢废物及二氧化碳的血管叫做静脉。动脉血比静脉血要红,这是因为动脉血里携带氧气的物质是血红蛋白,它其中含有铁元素。动脉里的压力也要比静脉大。正如所有的血液要从细胞回流到心脏一样,所有的血液也都要经过肾脏。在那里,代谢废物被清除出血管,转变成尿液,并储存在膀胱里。

  实际上“心脏病”这个名称是不正确的。主要危及生命的疾病是动脉疾病。年复一年,动脉血管壁上开始形成沉积物。它们被称为动脉血斑或动脉粥样化。“动脉粥样化”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粥(porridge)血液粘稠,并含有凝块,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动脉会出现阻塞,从而使血液流动中断。如果这发生在为心脏给养的动脉血管里,那么,由它们负责给养的那半边心脏就会因缺少氧气而死。这叫做心肌梗塞或心脏病。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前,许多人被诊断为心绞痛——由于为心肌提供氧气和葡萄糖的冠状动脉被部分阻塞,心脏获得的氧气受到限制,因而引起胸口疼。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我们用力或者承受压力的时候。

  假如血管阻塞发生在大脑里,那么一部分大脑就会死亡,这就是中风。我们大脑里的动脉非常脆弱。有时候引起中风的并不是血管阻塞,而是动脉破裂,这就是脑溢血。如果阻塞发生在腿部,就会引起腿部疼痛,这就是血栓症的一种(一个血栓就是一个血块儿)。当体表的动脉发生阻塞时,就会在手部或腿部等处造成体表循环不畅。

  综上所述,造成所谓“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动脉硬化(动脉里沉积物的形成);第二,血块的出现(浓血)。然而,还有第三个问题能够并且通常会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一道出现,那就是动脉硬化——动脉的变硬。动脉是有韧性的,不管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它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原因之一是缺少维生素C,因为如果缺乏维生素C人体就无法产生胶原质,而胶原质能够让皮肤及动脉保持柔软。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和浓血都会使我们的血压升高,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患血栓症,心绞痛,心脏病或者中风。

  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血液的中的细胞老化,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

  而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所以补充大自然中空气负离子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图解